6 款演唱會耳塞評測 Alpine, Loop, Eargasm, Decibullz, ...
我測試了 6 款聽力保護用的演唱會耳塞,花了大約 NT$8,000,經過 3 個月,幫你選出了演唱會耳塞中的王者。
TL; DR;
警語:請先了解到選擇聲學產品之困難(文章內會討論),盲狙不一定會成功
如果只能選一隻,當然要選失真最低的,我自己會選這款:
Decibullz Professional
這隻的價位是 US$99 (≈ NT$3,000),算比較貴的,但台灣還沒有代理商的樣子,我是直接從 Amazon US 買的。
此外,也可以試試看 AirPods Pro 2 以上的「聽力保護」模式,這個我還沒有機會測試,但對於已經有這副耳機的人來說可能是最佳解。(警語:但我還沒有實際測過)
而如果上面兩個選項都不要,而且只想要找台灣容易買到的,勉強可推薦這兩款:
- Alpine PartyPlug Pro Natural (NT$1,300) – 還算自然,但聲音稍微黯淡一點(低頻稍微多一咪咪)
- Loop Experience 2 (NT$950) – 降噪程度較少,失真再更明顯一點,如果較著重演唱會氛圍、音質可多放棄一些的話,也不是不行
為什麼需要演唱會耳塞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演唱會通常都太大聲了,根據 WHO 建議,100dB 的安全聽力時間是 20 分鐘,但通常演唱會都遠超過這個標準的,例如這場(Apple Watch 紀錄的,顯示範圍是後半場的 1 小時):
另一個原因是場地的聲學環境限制,通常都有很嚴重的低頻駐波問題,低頻很轟,轟到難受,我是來享受演唱會、不是來受罪的。
進一步討論以上兩個問題
- 既然聲音太大,那為什麼不把聲音調小一點呢?
- 既然低頻駐波嚴重,那怎麼不好好調整呢?
先聲明,我不是從業人員,只是對聲學有點興趣所以了解一些皮毛,但我認為以上兩個問題都是很難解決的(如果有從業人員知道內情歡迎指教)。
很多人來演唱會是要感受氣氛的,跟藝人吸著著同一個空間的空氣、跟著音樂蹦跳、尖叫、打 call,所以不催大聲一點就會被客訴,誰管你音樂平衡性。
再來是足夠音壓的問題,如果整個場地只有舞台前的那一組線陣列喇叭,那麼場地後排可能會音壓不足,為了讓後排的音壓至少足夠,那就要開大聲一點,但如果你的座位剛好在線陣列喇叭前面,那就 sorry lor 🤷♂️ 會很大聲。
既然後排音壓會不夠,那怎麼不在場地的中間多加一組喇叭?這樣就不用開那麼大聲嘛。但這樣會帶來額外的挑戰,音速才大約 343m/s,所以只要距離遠一點,就會跟第一組喇叭有可輕易察覺的時間差。為了解決這個時間差,就需要額外花時間調整 delay 跟相位,但場地跟樂團巡迴的時程表不見得允許這樣做。另外,更多的喇叭也意味著更多設備費用(還包括線材、支架、音控設備)、施工跟物流成本。
另一個問題是低頻駐波。就算能讓你慢慢調好了,有些物理限制還是難以突破的,假設有個 live house 的場地,是標準長方體,沒有做什麼吸音或擴散,那聲音碰到硬牆壁就是會被反彈 = 回音到爆。在這種條件下,聲學環境太差,EQ 也難救。
總之,聲音調得好的演唱會可遇不可求,而且還有聽力健康的風險,改變不了音控,那就只好自己準備高傳真的耳塞自救。
近年來我遇到聲音比較好的是安德烈波伽利那場,那場的音壓其實也算比較高的(根據 Apple Watch 紀錄),但我就覺得聽得蠻舒服,於是沒有戴耳塞。另外,Ado 《心臟》演唱會的 Dolby Atmos 電影版,音壓也不低,但也是聲音效果很好,也沒有戴耳塞(這部的混音做得很好,我說真的。希望大型演唱會可以多多做這個形式,觀賞演唱會不用罰站人擠人、不用擔心被旁邊超激動的人揮到,超理想的)。
演唱會耳塞心得簡評
進入正題之前,我想先溝通兩個重要的前提。
前提一:聲學是個蠻複雜的問題
我想先打個預防針,確保你閱讀本文的時候抱持正確的期待。
你知道嗎:
- 人耳對高低音的敏感度不同,低頻要大聲一點才會聽起來跟中頻一樣大聲嗎?(等響度曲線)
- 聽覺系統包括耳廓、耳道形狀、甚至肩膀都會影響聲音,所以大家說很好聽的喇叭你聽了覺得難聽,有可能是因為你聽到的聲音真的(在物理層面)不一樣嗎? (HRTF)
有看沒有懂? 立刻免費訂閱電子報並取得我的學習任何皮毛的 AI prompt,讓 AI 用淺顯易懂的例子來講解「等響度曲線」、「HRTF」、「心理聲學」等概念給你看。
總之,我覺得最自然的耳塞,不見得你聽起來一定也自然,此外不同的音樂類型、場地、音控,也有可能造成特定的耳塞反而表現比較好。如果你看了我的評論來決定購買哪一款,結果盲狙失敗的話我可是不負責的哦。
前提二:我的選擇標準
- 我主要聽 J-POP 女聲,尤其喜歡有爆發力的、高亢的高音。例如 LiSA, Ado, May’n, 鈴木このみ 等,對這類型藝人的演唱會的相性必須好
- 不可以過度削弱人聲,我最在乎的部分就是人聲了
- 我可以接受物理上並非線性降噪,如果能抵銷過多低頻駐波問題、結果達到主觀聽感上的平衡,那就是好的
- 但是我不是只聽 J-POP 女聲,所以特化到只適合一種類型的演唱會也不行
- 阻斷雞皮疙瘩的話直接不及格。雖然起不起雞皮疙瘩不可控,但如果每次戴就都不會起,那就不行
自從拿到這次測試的 5 款耳塞後(Alpine PartyPlug 早早淘汰了不算),我用來測試的場次是:
- 2025-07-27 TRUE Live Tour PLAY! vol.1 -ReCoda- in Taipei
- 2025-08-01 ayumi hamasaki Asia Tour 2025 A [ I am ayu - ep.Ⅱ- ] 濱崎步 2025 亞洲巡迴演唱會-台北站(這場的音控非常悲劇,據說隔天的場次聲音比較好)
- 2025-09-06 《交響情人夢》音樂劇交響音樂會 (晚場)
這三場我就是拿著這一盒,頻頻換耳塞,我後面的觀眾一定覺得我超奇怪,到底在幹嘛…
各型號心得簡評
終於進到主題了,我對使用過的這 6 款演唱會耳塞的心得。這邊都是主觀評測,因為我沒有 Type 5128 模擬人頭可以進行客觀數據測量。
但就算我有 HATS 人頭,我可能也懶得弄測量。要是有人有設備、也願意測量的話,我倒是願意出借手上的耳塞們。但如果你都買得起 Type 5128 模擬人頭 (US$50,000) 的話,耳塞什麼的根本只是零頭吧… 扯遠了
- Alpine PartyPlug
- 價位 NT$600
- 台灣很容易買到,很多電商都有
- 非常失真,戴上以後感受到滿滿的蹦蹦蹦,人聲根本聽不清楚
- 也許適合電音 party
- 平均失真分數:5 (請參考下一隻的說明)
- Alpine PartyPlug Pro Natural
- Fitear Safe Listening Live! -15dB
- 價位 NT$850
- 我是在公館某知名耳機店買到的
- 耳塞材質部分是泡綿之類的,壽命可能會比較差
- 產品名稱裡直接講明 -15dB
- Fitear 須山家有幾隻 IEM/CIEM 的女聲蠻受好評的,所以我對它的人聲表現頗期待
- 主觀聽感:這隻是我入手的第三隻演唱會耳塞,當時比較下覺得,自然程度大概略低於 Alpine PartyPlug Pro Natural ,但比較明亮,聽女聲的時候會覺得比較爽一些
- 但總得來說還是不太自然,具體來說,人聲有一段很突出,但到某一段又突然變少,並且吉他聲也會削弱特別多
- 最糟糕的是跟 Ado 的嘶吼相性很差,會抵銷很多,聽起來一點都不爽。Ado 那場的時候,我當時以為這款是我的命中注定 (因為聽起來很爽),所以出門只帶這副,結果讓我非常後悔,也導致我怒買接下來這幾隻來測試
- 可以順便看看 我喜歡 Ado 的理由
- 平均失真分數:1.5 (但是很不巧在我最在意的地方特別失真)
- Eargasm High Fidelity Earplugs
- 價位 US$41 ≈ NT$1,250
- Amazon US 購入,評價很好 4.4 星 17,000+ 個評價
- 有明確標示降噪 16 dB
- 主觀聽感:的確消減比較多,有點太多了,演唱會瞬間變成小聲聆聽
- 失真比較嚴重,中低頻都消減很多,人聲很壓抑(光是這點對我就是出局了),高頻沒削減那麼多,所以聲音有種比較清亮的感覺,其實如果條件剛好的話,聽起來蠻悅耳的
- 我在 TRUE 的那場試的時候,因為那場音壓很大、又很轟,削減完後其實還算不錯,就是比較明亮,覺得有點像是像是 SONOS 音響的聲音走向。但後來其他幾場就無法重現同樣的體驗,用這隻要祈禱音控會把音量推過頭,削減完才會剛好(?)
- 平均失真分數:2
- Loop Experience 2
- 價位 NT$950
- Amazon US 購入,評價很好 4.5 星 7,700+ 個評價
- 後來發現其實在台灣蝦皮有官方商城
- 有明確標示降噪 12 dB,在類似產品中其實算消減得比較少的
- 但是男聲往低音唱的時候,有一段有明顯段落差,還是很容易感受到失真的
- 如果追求的是演唱會的氛圍,要 high,一點點失真可接受的話,這個可能是好選擇
- 平均失真分數:1.2
- Decibullz Professional
- 價位 US$99 ≈ NT$3,000
- Amazon US 購入,評價還行 3.9 星 165 個評價,但是有一些網路文章大力推薦
- 有明確標示降噪 15 dB
- 需要泡熱水後配戴、擠壓黏土的部分塑形,降溫後就會變成客製耳塞,蠻特別的
- 主觀聽感非常自然,消減的音量也算剛好,試過一次後就成為我的主力
- 認真聽當然還是可以抓到不自然的地方,但是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 不過掛繩的設計真是有夠北七,掛繩跟 filter 不能同時安裝,要使用的時候還要手忙腳亂拆裝的話,到底誰會選擇掛繩?
- 平均失真分數:0.2
接下來是我一度考慮過、但是最終決定不購入(或沒有測試到)的產品,以及說明其原因
- AirPods Pro 2
- 我有這款耳機,沒有測試的原因是我一直沒意識到 AirPods Pro 是個選項。理論上都可以當 OTC 助聽器了,反過來做線性降噪應該綽綽有餘,問題在於是軟體有沒有做這個模式。結果一查還真的有,叫「聽力保護」模式。當時查詢的時候「聽力保護」還未在台灣開放,寫文的時候倒是開放了
- 即使沒有聽力保護模式,通透模式也很自然,在「輔助使用」設定裡面也有一些可調整的項目,理論上應該能有一定程度效果,但就是沒想到要試。總之已經錯過測試的機會了,只好等下次
- 另外,戴 AirPods 會有另一個心理上的坎,就是不懂聽力保護這層考量的人,會覺得你都來演唱會了,還戴著耳機,是哪來的北七。實際上也真的有有發生過類似爭議, 例如這個
- 推薦購買連結
- Airplane MusicSafe Pro
- 在 Amazon US 有看過一篇評論說 MusicSafe Pro 最弱的 filter 相當於 PartyPlug 的表現
- 因為沒有強調線性衰減,而且已經入手 Alpine PartyPlug Pro Natural,所以我就跳過了
- Loop Switch 2
- 具備三種模式 (Quiet/Experience/Engage)
- 據說 Experience mode 就相當於 Loop Experience 2,其他兩個模式據說失真都更嚴重,所以我覺得入手 Loop Experience 2 就可以了
- Sennheiser SoundProtex
- 公館某知名耳機店可以買到
- 價格 NT$1,390
- 有 Plus 版 (NT$2,790),會再多兩種 filters
- 如果我沒有從美國買一批的話,本來打算買這個,因為台灣容易買到,但評價看起來也沒有特別高(4.2 星 80+ 評價)所以就放棄了
- 擁有這隻的人歡迎告訴我值不值得嘗試
以上就是我因為找不太到演唱會耳塞的評論文章,又因為在 Ado 演唱會的遺憾而怒測試 5 款耳塞的結果,感謝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你可能也會喜歡我的學習電子報,我會分享經過篩選的優質內容 + 學習心得
📚 訂閱我的學習電子報
📖 涵蓋主題:
✨ 不浪費你的時間,只分享達到我標準的優質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