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寫這篇文章一方面是因為我自己認真的思考了我要準備什麼,雖然不可能完善,但分享出來希望能提供參考,成為眾多觀點的其中一種。同時也希望拋磚引玉,有更多討論、我就有機會學到更多。我不是什麼生存專家或國際政治專家,我就是個怕死的小老百姓,並且足夠老到知道戰爭跟投降的後果。

這篇文章會比較著重在「為什麼要這樣準備」,而不是物品列表本身(但還是會提供我的物品列表)。先了解為什麼,才比較有辦法根據自身需要或限制來取捨具體要放入背包的物品。

在正文開始前,我想要先破解幾個忽視風險的偏誤問題。

不會打啦,你太大驚小怪了吧

美國有好幾位軍方相關人員曾經說過 2027 窗口,甚至有些說法更早,例如 美CIA局長示警「習近平下令2027年前備戰攻台」,我國安局長:台灣面臨安全威脅有增無減,而且講出來也沒有被川普嚴厲駁斥,這不就是默認了嗎?

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處在 2025-06-11 的時候分享了避難包準備的貼文,AIT 為什麼偏偏在這個時候要分享呢?

這些訊號當然沒有「美國撤僑」這麼明確,但無風不起浪,沒風險的話誰會特地拿出來講?

風險來自不確定性,你可以後見之明的說「啊結果就沒有打啊」,但如果真的打了,你只能哭天喊地,別人有準備的就多一點活下去的機率。

就算忽略戰爭風險,台灣還有天然災害風險

平心而論,防災包不是「好麻煩喔為什麼要有戰爭風險」而是「台灣有地震颱風,早就該準備,好在我現在準備起來了」的事情。

不要打仗最好,不要地震最好,但如果發生的時候,你會寧可有準備、或有部分準備都好過完全沒有準備。

真打來的話,投降就好啦

1949年國共內戰後,蔣介石丟掉大陸,毛澤東以「停止抵抗,保證其生命安全」做為喊話,大批國軍、中華民國在大陸的國民黨員、公務員向共產黨投降。但1950年韓戰爆發後,大批投降國軍被推到最前線去當炮灰 – 向中共投降,最慘絕對是軍公教!回顧70年前血腥過往:他們不是被處決虐殺,就是關到死

類似的事情在俄烏戰爭也有發生: 俄國宣布在赫爾松左岸佔領區強制徵兵

以為投降就沒事,就太天真了。

在戰爭與屈辱面前,你選擇了屈辱!可是,屈辱過後,你仍得面對戰爭! – 英國首相邱吉爾

為什麼不努力讓戰爭不發生?

其實也是延續前一個議題,破解這個困境的方法是什麼?其實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有人想過啦

汝欲和平,必先備戰 – 論軍事

不要被打的最好方法,就是讓對方知道你就算弱小也不好惹,可以挺過去、可以逆襲。反殺可能辦不到,至少戳眼、踢下體還是有把握的(抱歉我只能想到這種低俗的譬喻),對方知道打你後無法全身而退、就會顧忌。

胖虎不是因為大雄沒求饒所以欺負(居然不求饒,挑釁我!?),而是因為大雄沒有反抗意願跟能力,所以欺負起來不虧。

而非戰鬥人員的平民老百姓們,負責的不是戳眼踢下體的部分,而是提升社會「可以挺過去」的機率。具體的方法就是囤一些些物資、減少初期搶購的混亂,並知道戰爭期間應該注意什麼、怎麼行動。

既然提到了「能降低戰爭機會的行動」,2025-07-26 之前,我們還有一個可以做的具體行動:把親共立委罷掉,不要讓他們一直推一些降低備戰實力、降低社會韌性、加速中國人入籍之類的有利中國的法案。

TL; DR; 太麻煩了,給我一個簡配方案

ok 如同前面講過的,萬一發生的時候,你會寧可有部分準備,都比完全沒準備來得好。

所以如果你介於想行動跟不想行動之間,最多能撥出例如一個週末下午,這邊是我建議的最陽春版:

  • 找一個 20L 以上的舊背包
  • 去超商買
    • 寶特瓶水 1500ml x1 + 600ml x2
    • 颱風天停電停水的時候會願意吃的罐頭 x3
    • 巧克力棒 x2
    • 手電筒、電池
    • 輕便雨衣
    • 影印身分證、健保卡
  • 去藥局買
    • 止痛藥,例如普拿疼
    • 止瀉藥
    • 感冒藥
  • 整理背包
    • 把上述東西都整理進背包
    • 抄寫重要聯絡人的電話地址
    • 有防水夾鏈袋更好,備用電池、證件影本、聯絡人可以放裡面
    • 幾千塊現金、包括一些硬幣

主要參考了: https://x.com/IamczcChen/status/1934523580190245042

你要面對、處理什麼風險

要知道「需要準備什麼」之前,要先知道你你會面對什麼狀況、要處理什麼風險、你計畫怎麼避難,才能決定要取捨什麼物品。每個人的狀況很不同(年齡性別體格、有沒有行動不便的家人、有沒有寵物、有沒有車、有沒有鄉下的房子、…),所以這邊無法講解所有的可能,請根據自身狀況斟酌參考。

所以具體來說,萬一發生戰爭,我們可能會面臨什麼問題呢?

不知道算好事還是壞事,現代戰爭開打以後,除了有資格參與戰鬥的軍人以外,絕大部分的人(可能有 90%)還是得照常去上班,這個從近年的烏克蘭、俄羅斯、以色列、伊朗戰爭的經驗都是這樣。

接下來我就簡略的列一些可能發生的事情:

  • 如果你是後備軍人 → 會被召集
  • 出現戰爭的明顯徵兆了 → 會出現搶購潮,你有沒有先囤一些基本用品、藥品,車子有沒有隨時半桶油以上
  • 飛彈真的打過來了,會有提早幾分鐘的警報 → 你知道應該躲去哪、跟保護姿勢怎麼做嗎
  • 如果被飛彈炸死 → 就沒有然後了
  • 如果房子被炸到即將倒塌 → 有沒有可以一抓就走的 BOB 逃難包,可以投靠的親友的電話地址
  • 如果自己或家人受傷 → 有沒有急救用品、甚至止血帶,知道戰時要往哪裡送醫嗎
  • 如果家還可以住,但是斷水斷電 → 家裡有沒有物資、儲水、行動電源、拋棄式馬桶
  • 路上暴動、遇到強盜 → 有沒有至少的防身武器,例如防狼噴霧

以上都是有可能發生的風險,但不要無限上綱,畢竟要囤資源也需要空間、錢以及花時間去管理。

額外參考: https://www.facebook.com/chuck158207/posts/pfbid04xiCpqZMpRHphj9xTth9PFwnkmgbYiJQjaDozzyo5kPKhQPtf4QZrHYAv97zDgPMl

我實際準備的東西清單

我準備的時候大致上分成三大區塊:

  1. 居家避難 - 如果進入長期抗戰,家裡的物資多一點,就增加了順利銜接上配給的機會
  2. BOB (bug out bag) - 房子不能待了,奪門而出後還能存活三天份
  3. 知識 - 知道防空警報、防空避難姿勢、避難地點、親友聯絡資訊

必備中的必備物品有兩個準備邏輯:

  1. 四個三:三分鐘沒有氧氣、三小時沒有遮蔽、三天沒有水、三星期沒有食物將無法生存
  2. 五個C:Cutting Tool (刀)、Combustion Device (火)、Cordage (繩)、Cover (遮蔽物)、Container (裝水/煮水容器)

其他就是根據前人經驗(例如排泄物處理、防蚊液、娛樂用品就是沒有經驗的人比較難自己想到的)以及自己會在乎的事情(例如寵物)來調整。

但還是要重申:避難物品的選擇是很個人化的,可以參考,但是要根據自己的狀況調整。

我的準備物品清單:

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s/d/1Z6zuDEPok8XZJcDYuAeBgwL9h1eDsukoaSCqVbOkZnU/edit?gid=0#gid=0

其他 Tips

  • 居家避難跟 BOB 哪一個比較重要 → 粗略研究後,我認為居家避難(而且要上班)的機率應該比較大,但究竟會發生什麼也無法確定,而且既然都要整理物資了,就乾脆也整理個 BOB 包
  • 不要用軍用風格的背包,因為兩方的軍隊都無法判斷你是敵是友,所以都會攻擊你
  • 另一個考量是要不要選擇大紅色背包,以防天災來說有著容易被發現的優點,但戰爭的時候嘛…就容易被發現,所以要看你相信哪一個比較容易發生
  • BOB 包要放哪裡 → BOB 包最有用的情境是房子快倒塌了、你只有 3 分鐘的時間逃離,所以最好的位子是門口附近、且不會被震倒的傢俱埋住的位置
  • 需要帳篷嗎 → 我個人是有點懷疑台灣這種地狹人稠的環境,帳篷到底能發揮多少用處。如果你的避難計畫裡包含在深山躲避的話會有用,但如果你的避難點是學校的話,可能用不到
  • 準備避難用品的時候,可以順變檢視一下家裡的其他防災器材是否需要加強、更換,例如住警器、滅火器
  • 準備中國國旗保命如何? → 老實說這點我沒有仔細想,因為這首先就不在我的選項內,我可不想死後辨識身分的時候被視為中國支持者。而且如果你覺得共軍是會講道理的好人,那準備白旗應該就夠了(但是國共內戰的時候,共產黨可是會讓平民站前面擋槍的哦)。如果你覺得共軍是好人、台派支持者是偏激暴力分子,那你覺得拿著中國國旗會是安全的嗎?而如果你兩種國旗都準備,那兩方都會把你當間諜。總得來說我覺得不是好選項

其他參考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