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不再想新年新希望了 — 比新年新希望更有效的方法
TL; DR
因為新年新希望對我不太有用,而且我並不是特例(只有 8% 的人每次都能達成新年新希望),更重要的是,我找到了對我更有效的方法。
sunrise - CC-BY by Abhijit Shylanath
你不需要那麼多計畫
新的開始可能是個不錯的動力(motivation),但也許你你不需要這樣的動力也可以達成目標,在 A Simple Way to Actually Stick to Your Goals 裡提到這個研究:
他們分了三組人,研究什麼方法會讓他們確實開始運動習慣,結果如下:
- 沒做什麼特別事的控制組: 38%
- 給予動力的組: 35%
- 採用該文提供的技巧的組: 91%
說到底,有沒有動力並不是重點,最重要的是「最後做了沒」。你需要的不是更多、更合時程的計畫,而是實際去做。計畫是一種拖延。
我並不是說「做計畫」毫無意義,太盲目的做也可能會是浪費,把大目標分成里程碑也被證實是非常有用的方法,但人們往往陷入的陷阱是「計畫有 60 分了,但覺得計畫還不夠完美 100 分所以不敢衝」,而我比較認同有40分把握就先衝。
重要的事不需要等到明年才做
問問自己:「如果明天、或數十天內逃不了死劫,我會有什麼遺憾?」
如果不做會遺憾,那為什麼不現在就做?我們每個人都得了「出生」這個絕症,時間不站在我們這邊。
哄騙你的大腦,不用拘泥於新年新希望
有超過一半的新年新希望只有少部分達成或甚至完全放棄,就像商業健身房裡的「新年新希望人潮」在一個月內就會消失。
最重要的是「最後做了沒」,只要你能哄騙大腦、實際動手做、更靠近目標一步,就是好方法。每個人適合的方法可能不同,如果你是那個每次都能達成新年新希望的 8%,很好。但過去的例子顯示那肯定不適合我。以下是我找到對我更有效的方法,分享給跟我一樣在 92% 那一側的朋友:
- 有意識的限制自己不要做太多計畫、不要完美主義、不要尋找最完美的生產力工具
- 比起用 todo list 規劃一天,應該專注於先做掉最重要的事,而那件事通常是你最不想面對的,所以有先吃掉那隻青蛙的說法
- 具體寫下「在某一天、某個時間、某個地點,我要做 X」,越具體越好
- Baby steps:設定非常清楚的、很容易的下一步
- 用倒數的方法:10、9、8、7、6、5、4、3、2、1,然後馬上去做
- 練習冥想
總結
最重要的是「最後做了沒」。找到適合你的方法,把握當下,去做對你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