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工作兩年紀念特別版
居然也在新加坡工作兩年了(雖然現在人在台灣出差),工作心得就算了,反正平常都會發隊長Z文。所以就來講講我喜歡跟討厭新加坡的點吧。
喜歡
倒垃圾很方便
幾乎大樓都會內建垃圾通道,也不分類,門打開、丟進去、讓專業的清潔公司去煩惱。(對,人民基本上不做分類回收,速食店也只會擺一個垃圾桶全部倒進去)
甚至環保署建議把乾電池當一般垃圾丟,因為回收工廠有能力分離出污染源。
國家平均網速快、光纖網路佈線廣
1Gbps 光纖才 49.99SGD (約 1,100 TWD)
四季如夏
雖然很多人可能會把「熱」列為不喜歡,但還好我不是非常怕熱的人,反而發現了兩個好處:
第一,比較容易持續洗冷水澡。研究顯示洗冷水澡有抗憂鬱、促進燃脂等好處,就算好處都不管、洗起來也很爽。因為四季如夏,所以可以常洗冷水澡。
第二,正因為四季如夏,所以沒有換季問題,不用準備太多不同類型的衣服。也讓我實行每天穿同一款衣服比較容易準備。
四季如夏這部分需要補充一下,新加坡的月平均氣溫是全年 26~27 度左右,相當於台北的六月平均氣溫,所以七、八月北半球夏天的時候,台灣比新加坡還熱!
沒有地震跟颱風
離板塊交界處遠,所以無地震,又靠近赤道,所以不會有颱風。
接觸式跟晶片刷卡機很普及
超市、速食店一定都可以用 Visa Paywave,因此也都可以用 Apple Pay
晶片接觸式次之,至於磁條幾乎沒有,DBS 發的信用卡甚至預設關閉磁條功能,必須在網路上預約某時段啟用(出國用)
不喜歡
小七沒有台灣的方便
7–11 就像是燈光比較明亮的柑仔店,沒有影印服務、取票服務、現煮咖啡之類的服務。
狂給塑膠袋
不怎麼推行塑膠減量,要一直記得主動說「不要塑膠袋」。
行人闖紅燈、穿越(沒有斑馬線的)馬路是常識
第一天就讓我文化衝擊,跟當地人聊到這件事的時候,他們還問我「蛤ˊ?你們台灣人不會這樣穿越馬路嗎?」
四下無車的時候直接穿越確實是比較省時啦,但我還是傾向等紅綠燈走斑馬線就是了。
另一方面可能也是因為有些地方的道路設計比較差,兩個十字路口間隔超遠。
噪鵑
這種鳥神吵,住在低樓層、窗外有樹木的話(新加坡有城市花園美名,樹當然多)早上根本沒辦法貪睡。
捷運很常故障
我說的不是「常看到新聞報導捷運出狀況」這種等級的「常」,而是「不但常看到新聞報,而且自己也常遇到」
冷氣開到爆
百貨公司、公車跟辦公室普遍會開到 23 度甚至更低,室內外溫差極大,明明是大熱天卻要提醒自己出門要帶薄外套。
線上購物很弱
跟 PChome 24H 相比選項又少、配送又慢(隨便買個東西就要 3 天~1 週),更不用說在台灣有時還能請司機大哥送去超商暫放這種彈性。冷門品也常常不好找,二手市場很冷,雖然有 Carousell 但跟露天或 Yahoo 拍賣比也是選擇很少。
沒有特別喜歡或討厭,就是不習慣或不一樣
一直不能習慣電燈開關的方向
靠左邊行過幾天就習慣了,但過了兩年還是沒辦法習慣英式電燈開關的方向,剛好跟台灣的相反。所以剛好有一個開一個關,我想開另一盞燈時,往往會關掉另一盞。
有位台灣人同事(待了一年)看到我正在寫的草稿,跟我說:蛤?從來沒注意過耶。
電扶梯速度快
回台灣的時候會有點不習慣,但新加坡捷運公司正在嘗試依地區時段調降速度。
沒有美而美那種早餐店、沒有宵夜選擇、食物普遍較鹹
但因為後來都自己煮,所以無感。(新加坡傳統早餐是 kaya toast + 半熟蛋)
在美食街或速食店吃完是不自助收餐盤的
雖然有在推行自行送回餐盤,但人民已經習慣不用收餐盤了,絕大部分的 food center 跟速食店都還是會設收拾餐盤的人力。聽說有地方在實驗送回餐盤會得到小額退款當獎勵的機器回收檯。
結論
老實說這種流水帳文,結論怎麼樣根本都無所謂(?)
但我想說的是,如果你想出國工作,要有心理準備會失去一些習以為常的事物(不管是好的壞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你可能也會喜歡我的學習電子報,我會分享經過篩選的優質內容 + 學習心得
📚 訂閱我的學習電子報
📖 涵蓋主題:
✨ 不浪費你的時間,只分享達到我標準的優質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