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續上篇:動機,單純的力量 重點與讀書心得 (上)


I型思維如何養成
I型思維可以養成嗎?

可能沒有像「若提供獎金,今天的工作效率就會明顯變高」這麼簡單易懂,也無法馬上見效。但是你能做到的是:營造適合I型思維的環境。


要稱讚 「好聰明」還是「好努力」?
小時候大概都聽過很多長輩會稱讚你或其他的小朋友「好聰明喔!」,所以你大概可以猜到,較好的稱讚是「好努力」

這是因為上篇所提到的「實體理論 vs 增殖理論」,當你稱讚人很聰明時,他會認為自己身體裡面的那個「聰明才智」一定很大一塊,表現超好!但是一旦遇到難題──任何人都會遇到,就會認為自己的斤兩不夠,所以就開始極力避免難題。

而如果你稱讚他很努力,他下次就會更努力、挑戰更大的難題,就會是正向循環。

另外,讚美是回饋,不是頒獎典禮,所以不用硬要在公開場合讚美。以及,籠統、浮濫的讚美都很容易看穿,而這些都是學校慣用的方式。


目標式獎酬 vs 既然式獎酬
目標式獎酬就是「等這個專案做完,公司就請所有人一起去吃大餐、發獎金、...」,就如上篇所說,這種模式是有害的。

所謂既然式獎酬是「既然這個專案做完了,我們來去吃大餐吧、發個獎金吧、...」,看起來好像沒兩樣,其實主要差別就是:不能讓員工有預期得到獎賞的心理準備,所以說也不能每次完成了大任務就實施既然式獎勵,因為沒多久員工就會有預期心理了。

這道理就像用零用錢鼓勵小孩子做家事一樣,相信我,沒多久小孩子就不會自願洗碗了。

「既然式獎酬」已經有點像藝術了──說得容易做起來卻難拿捏 ,所以我認為重點是「不要安排目標式獎酬」,因為後者是如此的簡單易懂又常見,很多大老闆都愛用,所以想要在這點上有所改變的人,先從避免目標式獎酬開始吧。

不過書中有看到一個我覺得不錯的制度,Kimley-Horn and Associates公司實施的一個制度:「任何時間、任何員工都有權發放50美元給任何一個同事當做獎勵,不用經過任何人同意」。

簡單來說就是如果你的同事幹得好,你就用公司的錢獎勵他。但是同事沒有義務要給你錢,所以想必是你無心插柳的幹了什麼好事。這個制度可能要有一點財力的公司才辦得到,在台灣的話可能還要考慮預算上限吧,不然可能會有互相給獎勵之類的「互助團體」。


給主管:放棄掌控的三步驟
1. 設定目標時讓員工參一腳
參與者如果在建構目標時有投注心力,在參與時也會更盡力。這點其實在檢查表:不犯錯的秘密武器 讀書心得有提到。

2. 不要用支配的語言
不用「必須」、「應該」,而是「考慮」、「想想看」,有點像是做球給員工,同時也是提昇目標制定時的參與感。

3. 設定office hour
在這段時間允許員工進來跟你談任何事,說不定會得到許多建議。而平常就可以減少盯在現場的時間。


金髮女孩式的工作
所謂金髮女孩式的工作,簡單講就是「有一點超出程度,但沒有超出太多,稍微努力一點就可以突破的挑戰」。至於名稱的由來就不介紹了。

這樣的工作狀況會讓大家興致勃勃,因為常常能享受到「挑戰成功」的勝利滋味。但現實是很混的經理常常會丟強人所難的任務給人,或低階的作業員的任務往往沒什麼變化、更沒挑戰性可言。


聯邦快遞日與20%自由研究時間
上篇在4T裡面提到的聯邦快遞日(Fedex Day),聯邦快遞日就是定期選一天,在那天讓工程師們合作想一個idea,然後一天之內實作出來,因為24小時Deliver產品,所以叫Fedex Day。

這種活動會讓工程師們超興奮,不過也要每個工程師都有不錯的技術水準才行。並且要注意的是:智慧財產權是公司的,總不能讓未來的金雞母跑了吧?

另外20%自由研究時間也是同樣用途的制度,不見得真的要20%,也不一定每天都要實施,你可以一個禮拜一天自由時間(一樣是接近20%),或者初期短一點也可以。


對I型人的薪水策略 p98
既然I型人的燃料來自內在,然後又不能薪水獎酬,所以薪水要怎麼訂?

書上的建議是:高於平均一點點的薪水

如果你想說I型人好像薪水不是重點,那就給低一點的薪水如何?那就等著人才流失吧。I型人並不是鄙視錢財,只是當收入到達不必擔心生活後,他在意的就不是更多的獎賞,而是類似實現自我之類的動機。

不過高於平均一點點,到底是多少,這也是有點藝術的定價了,對創業小公司來說可能也沒那麼多薪水好付,所以我認為重點是「不可以對薪水減料」。

另外,之前有創業圈的朋友提到,當被問到「為什麼想創業」時,說「為了錢」好像是很可恥的事。

我認為創業為了錢也沒有不對,但能堅持下去的創業家,通常都是想要改變世界上的某件事。我認為推動創業家的是內在的原因,雖然創業家不排斥賺更多錢,但這卻不是主要原因(否則去當銀行主管還比較好賺,要知道,創業後的平均收入其實比上班族還少),而且想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話,就會做出殺雞取卵的事。


對教育
台灣非常的考試導向,在上篇也提過了,這種環境會加強實體理論,這可不是什麼好事,那該怎麼辦?

請讓小孩子回答:「為什麼我要學這個?這跟我置身的世界有和關連?」,如果他正在學英文,就帶他去全英文環境,而不是逼他英文考試要考好。

書中也推薦一個TED演講:Gever Tulley 透過工匠教導人生的一課。以及蒙特梭利教育法,這個實在很推薦大家去了解一下,Google的兩位創辦人都是蒙特梭利教育下出來的。

另外我推薦一本圖多的蒙特梭利入門書:在家也能蒙特梭利ⓑ,我有買,不過自己讀起來還蠻沒真實感的,所以只推薦給近期內要當爸媽的人。


書中還有一些次要的養成建議沒有寫出來,有興趣的人可以去變出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