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9789861751160
書名:最後的演講 (原文書名:The Last Lecture)
作者:Randy Pausch (卡內基美隆大學的教授)

在博客來購買» (這是什麼?)

最後的演講在2008~2009年初熱了好一陣子,一位很成功的教授面對人生大限,將他認為最重要的事分享出來,這當然很值得了解一下。

中文字幕版播放:http://www.youtube.com/watch?v=HoSccncEIO8&feature=PlayList&p=02B9E8004AE60C73&index=3

英文字幕影片:



而這次的文章,實際上這是我讀大四時的作業,可以在此下載到我發表用的投影片。(投影片講更多,建議也要瞧瞧喔!)

請按繼續閱讀看我所整理出的數個重點

= = = = = 我是分隔線 = = = = =


過人生的方法用對,夢想就會實現
雖然這個演講的內容是他如何一個一個的實現夢想,但其實他想要傳達給觀眾的,是要用對的方式生活,如此夢想就會實現,所以他也講了很多該有的習慣跟態度,我的心得也大多跟態度/習慣有關。


我有選擇如何回應困境的自由
他得了很棘手的胰臟癌,雖說不上是全世界最可憐,至少已經比很多人還可憐了,但他還是盡量保持愉快的心情狀態,沒有從此自怨自哀,反而鼓勵大家「事情就是這樣,我們改變不了事實,只能決定自己要怎麼因應,我們改變不了上天發給我們的牌,只能決定怎麼打這手牌」(We cannot change the cards we are dealt, just how we play the hand),不是將餘生浪費在可憐自己,而是在剩下的時間做好很多事、以及安排好之後的事。
這點跟與「成功有約」一書中提到的「人類的終極自由」是講同樣的概念,即使別人把你關起來,控制你的行動自由,他們仍無法剝奪你的思想,你可以自己決定要如何回應這個環境。


要勇於追夢,經歷人生的冒險,不要怕失敗
鼓勵大家勇於追夢是這場演講的一大重點,他也說了一些經典的quotes,我覺得可以分成四個小部份:
  1. 先做夢,別怕自己的夢跟別人不一樣
    追求夢想有可能會失敗,爬得高跌得重,但這是沒關係的,如果因為怕困難就不追求夢想,雖然不會失敗,但夢想也就不可能實現,這當然不是好現象。

    有很多事情並不像電腦只有0跟1,甚至沒有辦法客觀的評出好或壞,既然如此,就不必理會世俗眼光或他人的評論,也正如Steve Jobs 於2005年在Stanford的畢業典禮發表的演說裡提到的「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一些在當時看起來沒有生產力的經歷,最後可能成為寶貴的經驗。

    實際上,我不久前開始想要延畢一年進行網站經營計劃,大部份聽到的人都覺得我太誇張了,雖然我到最後還是把計劃安排好了,但直到看到這場演講內容後,才終於有種著實的感覺,還是有人支持我進行瘋狂的追夢計劃。

  2. 要認真打拼
    他比一般人提早一年得到終身職,有人問他為何能提早取得,他回答說「你隨便一個禮拜五晚上打電話到我辦公室,我就告訴你」,這說明了要「認真努力」,如果人把心力花在一直練習寫程式,那麼他的成就就會是熟悉程式,而不會是個毫不相關也不曾追求的東西(排除天才的情況)。

    「檢視自己的專長,有助於確立目標,...,一但釐清了自己的專長,反覆操作會是你最親密的戰友。」(大師輕鬆讀165期 The Winning Spirit),確立目標、也就是要先做夢,之後為了要達到目標,就得靠努力了:「任務能否達成,在於各種基本步驟的確實累積」。

  3. 困難不用怕,有愛就能克服一切
    「the brick walls are there for a reason. The brick walls are not there to keep us out. The brick walls are there to give us a chance to show how badly we want something. Because the brick walls are there to stop the people who don’t want it badly enough. They are there to stop the other people.」(磚牆在那裡是有原因的,磚牆在那裡不是要擋住我們,磚牆在那裡是要給我們機會展現我們有多想要一件事。因為磚牆在那裡是要阻止不夠想要的那些人,它在那裡是要阻止其它人。)

    如果兩個有著相同目標的人,其中一個面對阻礙就放棄了,那麼就不能得到好結果,也就是愛不夠,如果我們對某些目標很有愛,絕大部份困難都是可以克服的,做事情都需要成本,有時候資金或時間的門檻就是阻礙,但一點一滴累積下來,還是有人能夠克服。

  4. 失敗難免,下次再戰
    與「失敗為成功之母」是相同的概念,比起一路順利的人,有失敗經驗的人反而更能知道何處有陷阱應該避免,也就是有「經驗」,用Pausch的說法就是「Experience is what you get when you didn’t get what you wanted」,沒有得到想要的東西,那就會學到經驗,想要什麼就有什麼,反而學不到寶貴的經驗。

    不過還有一種態度也很棒,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在研究用於燈泡的發光材料時,經歷了上千次的失敗,有人對他說「你已經失敗一千兩百次了」愛迪生卻回答說「不,我已經成功的發現一千兩百種不適合的材質」,尋找這段故事的資料時看到了很多不同版本,不過我們一樣可以學到這個教訓 (如果非得要可靠的資料來源——大師輕鬆讀165期「The Winning Spirit」裏面有一樣的說法),有時候我們不得己需要經過幾次失敗才能成功,但若真想做到一個目標,就算要嘗試一千次,還是有能人撐下去的,所以我們並非做不到。

要幫助別人實現夢想
有時候聽到別人瘋狂的夢想,我們不應該急著打擊他,但大多數人似乎都還是比較喜歡(即使不是故意的)打擊別人的想法,比較著名的例子有FedEx的創業經驗,FedEx的模式其實是被學校老師退件的創業計劃書作業,但那位學生出去還是成功的搞起來了。
在我跟別人提到我要延畢、但是不是因為考研究所的事情時,就有觀察到這個現象,大部份人還是會覺得我這樣做怪怪的。


娛樂科技中心這種教育方式很棒
第一次聽到「最後的演講」的消息其實是在天下雜誌的報導「我的學校是夢工廠:美國頂尖學府的教育革新」,那個報導裏面主要是講娛樂科技中心(Pausch教授是創辦人之一),我覺得如果我們學校也能採用同樣的理念,一來教育的目的會達到,名氣一定也能上升,而且會有很多非常優秀的學生會寧可放棄分數更高的學校,只是,這事不是我能決定的。


教育要讓學生學會學習,以及...
讓學生學會學習,而不是讓學生學會算數學、寫for i =1 to 100 {sum+=i} (乾脆print 5050),而是要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畢業後還有熱情充實自己。後悔在學時沒有100%努力,總比畢業後發誓不再為父母或老師讀書還好。

另一件在最後的演講中有提及的,是判斷自己的進步,我覺得很有趣的故事是,他曾教到一個學生,過度自信、同學都覺得他是討厭鬼,Pausch教授拿出他一直都有做的同儕評量給那個學生看,他才驚覺自己是全班最後一名,也給他一記當頭棒喝,他之後才能夠改善自己的個性,Pausch教授認為「讓學生學會如何判斷自己的進展」也很重要,要做到這點,就要努力建立回饋圈,同儕評量是一種很有效的工具。